安徽出臺50條政策措施 扎實做好“六穩”全面落實“六保”
發布時間:2020-04-27 10:20 瀏覽次數:1019389次
1.加大援企穩崗政策實施力度。全面落實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比例可由企業及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提高至100%。為重點企業配備“人社服務專員”,協調解決企業勞動用工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2.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基層成長計劃、青年見習計劃,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擴大就業見習規模,支持機關、事業單位(公益一類)帶頭開發見習崗位,全年開發就業見習崗位3萬個以上。支持高校建設一批省級大學生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為高校畢業班配備職業指導師,完善求職創業補貼信息化發放方式,大力開展校園招聘。健全實名制數據庫,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畢業生等困難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促進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盡快實現就業。
3.做好其他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開展跨省勞務對接,深化皖江皖北勞務信息化對接合作。支持各地建設青年創業園、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依托鄉鎮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和就業扶貧車間,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推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持續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基地、教育培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和實訓基地建設,建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信息平臺,組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指導團隊,常態化開展退役軍人招聘活動。
4.加強困難居民托底安置。開發5萬個以上公益性崗位,對有就業意愿的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按規定延長公益性崗位政策享受期限。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階段性提高價格臨時補貼標準。落實定期聯系失業人員制度,對無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
5.優化公共就業服務。以外貿企業集中、高校數量多、返鄉農民工多的縣(市、區)為重點,實施重點地區就業援助計劃。推廣“共享員工”模式,探索建立新業態企業就業蓄水池,強化應對居民就業風險的崗位儲備。組織進校園、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促進就業“四進一促”活動。常態化開展“2+N”現場招聘,扎實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健全線上線下對接平臺。適當放寬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優化簡化辦理程序。支持各市利用創業服務云平臺發放電子創業券,舉辦“創業江淮?未來新徽商特訓營”。
6.擴大信貸投放總量。搶抓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的政策機遇,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計爭取國家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復工復產再貸款再貼現和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政策,確保全年發放再貸款再貼現1000億元以上。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皖分支機構積極向總部爭取信貸規模,加快信貸投放節奏,持續擴大信貸投放總量。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多渠道增強資本實力,提升融資供給能力。
7.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培育壯大上市掛牌后備企業庫,引導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2020年確保省區域性股權市場新增掛牌企業2000家,其中科創板1000家,力爭科創板融資覆蓋率達到30%以上。支持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券融資工具,對接滬深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信用債、資產支持證券產品。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申請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等產品。推動省級股權投資基金加快募投進度。
8.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建立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嚴格落實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審慎監管要求。發揮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委員會作用,精準有序處置重點企業信用違約風險。堅決依法打擊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加快陳案處置。嚴厲打擊惡意逃避、懸空、毀棄金融債務和侵害金融債權等行為。加快建立政府、企業和個人征信三位一體的社會信用體系,著力構建守法誠信褒獎和違法失信懲戒大格局。
9.實施拓展市場專項行動。組織企業積極參加第127屆網上廣交會、第30屆網上華交會。支持企業參加境外展會和通過線上方式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出口品牌培育、國際產品認證、境外商標注冊和境外專利申請。對防疫醫療物資重點出口企業在生產協調、標準認證、通關退稅等方面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保障企業出口訂單順利履約。充分發揮省醫療物資商業出口協調工作機制作用,全面檢視強化醫療物資出口產品質量監管,嚴格規范出口秩序。引導外貿企業與省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和大型電商平臺合作,促進外貿產品內銷,舉辦外貿產品展銷會。將外貿產品內銷納入電子消費券支持范圍。
10.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推動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合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出臺新獲批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對新獲批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新認定的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給予一次性建設資金支持。對跨境電商企業建設和租賃公共海外倉給予資金支持。簡化跨境電商通關環節和小微跨境電商企業外匯收支手續。
11.穩定暢通國際物流運輸。制定實施合肥中歐班列開行方案,推進合肥至德國、波蘭、白俄羅斯、芬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7個國家“點對點”20個節點城市的合作對接,開行合肥中歐班列與阜陽、蕪湖、宣城等市城際定向班列。建立健全國際物流保障協調機制,解決外貿國際物流不暢問題。
12.實施“外資千企幫扶”活動。加大對存量外資企業支持力度,全年存量外資企業再投資占全省到資額的50%以上。完善2020年省利用外資重點項目庫,增強穩外資發展后勁。建立重大外資項目聯系制度,投資總額5億美元以上的重點外資項目由省領導牽頭聯系、省直部門包保;投資總額1億美元以上外資項目納入省級服務臺賬。
13.創新招商引資模式機制。完善省級層面招商引資工作機制。主動承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借助國家平臺開展境內外投資促進活動。積極應對疫情影響,開展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簽約等“不見面”招商活動。各地對在本地設立的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外商投資新設或增資項目可按規定給予獎勵。支持各地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以及其他符合本地產業發展導向的外資項目的人才引進。
14.全力推進項目開工建設。聚焦鐵路、高速公路、水運、機場、跨長江通道、城市軌道交通、水利、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醫療衛生、老舊小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物資儲備體系等重點領域,謀劃建設一批重大項目。
15.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聚焦信息新網絡、融合新業態、創新新平臺,加快發展新基建,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以瞄準全國一流、等高長三角5G發展為目標,統籌基站布局,加快建設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建設,開工建設江淮大數據中心、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高標準組建一批省級產業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16.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現有傳染病醫院診治能力,提高省、市級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專科服務能力以及縣級醫療診治能力,按三級標準新建和改造一批縣級醫院,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17.加強謀劃儲備。根據國家政策取向和相關規劃,突出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按照近期、中期、長期三類,扎實做好項目論證和各項前期工作,切實做到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接續的項目儲備格局。
18.強化調度支持。落實“四督四保”“三個走”“集中開工”等工作機制,加強項目調度協調頻率。緊盯規劃選址、用地、環評、審批(批準)、報建等關鍵節點,加大征地拆遷、市政配套、水電接入等推進力度。持續抓好世界制造業大會和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簽約項目落地實施,跟蹤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簽約項目,推進全面開工建設。
19.強化用地保障。用好國家用地審批權委托試點省政策,逐個項目梳理用地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提出解決方案。對建設用地審批涉及的生態保護紅線論證、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規劃布局調整、林地使用審核等前置審查審批事項,在項目建設單位先行論證的基礎上,各地、各主管部門組織專班,并聯審查,限時辦結。
20.加大資金支持。圍繞中央預算內投資、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方向,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用好專項債用作資本金政策,爭取更多專項債用作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根據需要發行省本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省級投資或參與出資的重大基礎設施和公益性項目建設。省投資集團、安徽國控集團設立不低于1000億元的穩投資專項,力爭2020年投資800億元以上。設立省融資總量1000億元的低利率專項貸款,支持制造業新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不含土地價款)。
21.穩定經濟發展預期。加強經濟運行監測,精準把握經濟運行走勢、態勢和趨勢,精準分析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精準采取應對之策,持續跟蹤重點工作進展,聚焦重點領域持續發力,推動生產生活正常秩序加快恢復,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22.穩定投資者預期。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重點取消一批服務業準入限制。實施營商環境優化行動,提升“皖事通辦”平臺功能。開展“四送一服”“三包三抓”專項行動,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
23.穩定社會民眾預期。確保物價總體平穩,加強對大宗商品、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求和價格走勢的監測分析和預警預報,建立健全應對和處置價格異常波動的有效機制。組織開展市場價格檢查,重點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變相漲價、惡意炒作等行為。
24.切實兜住民生底線。突出支持教育、養老、衛生健康、社會救助、基本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集中財力保障國家確定的保基本民生支出范圍及標準的有效落實。強化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實現低保和社會救助應保盡保。
25.加快民生工程推進。加快資金撥付,狠抓項目推進,加強過程管控和建后管養,精準高效實施33項民生工程。省級加大資金調度力度,對中央階段性提高留用比例增加的庫款,全部調度給縣級使用。建立縣級保基本民生預算編制的事前審核機制,堅持保基本民生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
26.積極支持民辦幼兒園克服疫情影響。各地要依法依規落實社會保險費減免、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承租國有企業經營性用房或產權為行政事業單位房產租金減免等政策,統籌撥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經費,幫助民辦幼兒園渡過難關。
27.加強監控和風險研判。對全省保基本民生預算執行、項目推進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各市政府要對所轄縣(市、區)保基本民生情況動態掌握、評估、處理,縣級政府對基本民生保障情況進行評估研判,完善應急預案。
28.強化應急處置。縣級政府要健全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執行中因特殊原因導致保基本民生難以落實的,通過調減保基本民生以外的其他支出、依法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等方式解決。對通過自身努力仍無法兜住保基本民生底線的縣(市、區),省、市級財政部門通過調度庫款等方式精準幫扶解決實際困難。
29.全力穩定市場主體。實施“穩主體”行動,圍繞企業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需求,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幫助企業穩定生產。實施“扶主體”行動,對產品質量較好、市場銷路好但缺少流動資金的企業,積極爭取金融單位支持。對訂單不足的企業,強化政企聯動,幫助開拓市場。對技術落后、資金鏈斷裂、經營恢復無望的企業,協助做好職工安置,推動兼并重組、有序退出。
30.持續強化金融支撐。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貸款額度、下調貸款利率,采取展期、續貸、延期還款、減免利息(罰息)、暫緩催收等措施紓困幫扶,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發揮省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作用,擴大平臺線上融資規模,穩定企業資金鏈。對1000億元新增政銀擔“切塊”,確保中小企業不少于500億元。
31.挖掘消費需求潛力。繼續舉辦機器人等產業鏈供需、大小配套對接會,實施“精品安徽”央視宣傳,開展皖酒皖茶等特色產品全國行活動。促進新能源汽車、家電等消費,落實相關財政補貼政策。實施“三首”產品示范應用工程,加強采購和財政扶持,鼓勵公共領域率先使用“三首”產品。
32.積極培育新動能。積極發展在線辦公、數字娛樂、智慧廣電等線上經濟新業態;培育智能消費、定制消費等新模式。全年認定信息消費創新產品100件、創建信息產品體驗消費中心20個;積極推廣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5G應用場景,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
33.擴大有效投入。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抓好1000項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建設,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通過典型帶動方式,著力復制推廣一批綠色、智能行業標桿企業,全年培育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共200個,綠色工廠5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30家。
34.充分發揮政策效應。注重政策組合效應,強化政策定向“滴灌”,用好發行地方債、再貸款、援企穩崗、土地指標、能耗指標等政策措施。落實國家減稅降費和我省制造強省、“三重一創”、科技創新、技工大省等政策措施,加大宣貫力度,擴大知曉面,確保落地見效。
35.提振企業家信心。常態化開展領導干部點對點聯系重點民營企業活動,積極傾聽企業家心聲,打造更有溫度的服務環境。開展安徽省百家優秀民營企業和百名優秀民營企業家“雙百”評選表彰。實施新生代企業家和企業高管培育行動。深入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確保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無分歧欠款應清盡清。
36.穩定糧食生產。壓實糧食生產目標任務,2020年新增380萬畝高標準農田,全省高標準農田達到467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931萬畝,產量達到811億斤。加強糧食病蟲害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和應急防治,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37.強化農業基礎建設。加快引江濟淮等重點水利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淠史杭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年度完成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的90%以上,推進岱山灌區等29個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建設,年度完成中央水利發展資金投資計劃的80%以上。
38.提升糧食儲備能力。推進“安徽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綜合保障基地”項目建設,優化糧食儲備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落實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強化糧油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充實成品糧油應急儲備,合肥市與其他設區市成品糧油儲備規模分別不低于15天、7天市場供應量,設區市、市轄區、縣內糧油配送時限最長不超過24小時、12小時和6小時。
39.完善能源供給體系。加快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加大煤礦改擴建和安全改造力度,全年煤炭產量1.1億噸左右。確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積極推進兩淮清潔高效坑口電站建設,全省電力總裝機達到7680萬千瓦。建立多元天然氣供應體系,積極推進蕪湖LNG接收儲運站建設,加快兩淮地區煤層氣開發利用,推進淮南煤制天然氣示范工程、銅陵LNG接收儲運站前期工作。擴大可再生能源應用規模。
40.加快能源儲備能力建設。建成規模合理、結構科學、責任清晰、響應靈敏、應對有力的能源安全儲備體系。建設危險化學品管道應急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能力。
41.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圍繞優勢主導產業開展強鏈延鏈補鏈,組織實施新型制造工程、科技產業協同創新工程、“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培育工程、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各市圍繞本地主導產業發展情況,制定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實施方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42.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作聯動。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推動線上經濟快速發展。依托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工作專班、長三角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互助機制,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
43.強化“龍頭”企業牽頭帶動。加強信息聯動,推動“上云用數賦智”,推進頭部企業及核心配套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等方式實現數據共享互聯互通。加強技術聯動,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加強金融聯動,引導銀行機構對頭部企業和核心配套企業給予更多的金融支持。
44.落實援企穩企惠企政策。依法依規開展大規模減稅、減費、減息、減租、減支“五減”行動。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制造業專項貸款支持,推動國開行安徽省分行轉貸款及工行安徽省分行、建行安徽省分行專項貸款等協議落地,匹配對應擔保額度,不新增擔保、重復擔保。落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貸款擔保費補貼等政策。
45.堅持基層運轉優先保障。認真落實國家有關基層運轉保障要求,堅持基層運轉支出在財政預算保障中的優先順序,保障基層運轉經費足額落實到位,堅決杜絕因經費問題影響基層正常運轉。市、縣(市、區)政府要統籌做好教育等重點領域運轉保障工作。
46.嚴格基層運轉經費執行。省級通過均衡性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等轉移支付,提高市、縣(市、區)財政資金統籌能力。市、縣(市、區)政府要管好用好轉移支付資金,切實履行好基層運轉經費保障職責。嚴格執行批準的預算,嚴禁通過壓減基層運轉經費用于償債或項目建設。
47.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大“三公”、會議、培訓、差旅等非剛性、非重點支出壓減力度,取消不必要的項目支出。省級一般性支出較上年平均再壓減5%,市、縣(市、區)確保年初壓減目標任務落實到位,騰出資金統籌用于保基層運轉等重點領域投入。
48.統籌盤活各類資金。統籌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財政資金,發揮各類資金疊加效應,優先用于保基層運轉。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結余資金和未使用完的結轉資金,按規定收回或者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
49.加強風險研判和應急處置。縣級政府加強本地區基層運轉情況摸排,動態跟蹤基層運轉情況,對保障基層運轉出現的問題要早發現、早準備、早處置。省政府對基層運轉高風險地區進行重點監控。市、縣(市、區)政府健全基層運轉應急工作機制,制定并完善基層運轉應急預案,及時妥善處置基層運轉風險事件。因特殊原因導致基層運轉出現困難,通過調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依法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等方式解決。建立完善保基層運轉應急救助機制,對基層政府依靠自身確實難以解決的基層運轉臨時困難,省、市級財政部門通過調度庫款等方式精準幫扶。
50.提升基層運轉效能。推進基層減負賦能,厘清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之間職責邊界,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文山會海,防止多頭重復向基層派任務。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發揮自身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激發村級組織內生動力。